近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受尽列强的侵略和欺凌。发生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的朝鲜战争,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面对以美国为首、武器装备占绝对优势的17国联军,竟然打赢了,大扬我国威、军威,换得几十年和平建设环境。中国人为之扬眉吐气。所以,《火线感悟:朝鲜战争赢之密》的书名,一下子就把我们的眼球吸住了。
这本书,是一位志愿军老兵穿越生死的火线报告;真实再现了朝鲜战争第五次战役的艰辛壮烈;还原了一个英雄群体曾经的牺牲和付出;见证了3500人成功潜伏的惊险和辉煌。
本书以一个普通小兵的经历为线索,通过作者所见、所闻、所感、所思,用一系列真实故事,既写胜利,又不回避挫折;既有经验,也有教训;既有娓娓道来的叙述,又有抒发情怀的诗篇。
阅读此书,像被一位熟悉情况的导游,带我们走进60多年前的战火硝烟,耳畔炮声隆隆,杀声阵阵,眼前再现英烈冲锋陷阵,鲜血染身。这本书,既是一记深沉的历史回音,又是一声鞭策我们加速强军的激昂战鼓。
习近平主席强调,能打仗,打胜仗是强军之要。读《火线感悟:朝鲜战争赢之密》,引发我们对强军有三点联想与心得。
一、 强军要强灵魂、强斗志、强血性。
从书中看到,志愿军指战员对党、对祖国、对人民赤胆忠心。他们真是“听党指挥”、“召之即来”。当党中央、毛主席发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伟大号召,穿军装解放军踊跃报名入朝参战;翻身农民争相参军;青年学生携笔从戎;甚至系红领巾的初中女学生也勇敢进军营。
在战场上,志愿军指战员,斗志昂扬,情绪旺盛,不怕艰苦,不怕牺牲,舍生忘死,奋不顾身。尤其是这个军所属的第180师,当第五次战役结束,奉命孤师殿后。血战北汉江畔,与阵地共存亡。涌现多位“杨根思”式英雄。用最后一颗手榴弹,最后一个炸药包,与敌军同归于尽。掩护了大部队转移和兵团8000名伤员转移。当这个师身陷强敌合围,内无粮草,外无救兵,指战员吃树叶,喝溪水,用血肉之躯同坦克装甲车拼搏,硬是杀开血路。
有的身陷敌后,他们打游击,袭后勤,挖地道,战严冬。自己动手为自己“刮骨疗伤”。历尽艰辛,4000多人杀出绝境归建,表现出人民军队铮铮铁骨和钢铁意志。这个军在后来阵地防御和反击作战中,又涌现出多位或舍身堵枪眼、或身趴铁丝网、或赤手夺机枪的英雄,为后续部队开辟冲击道路,赢得一次又一次胜利。
还是180师,在金城反击战中,打得最远,占地最多。538团、540团在无后方火力支援情况下,打退敌人疯狂反扑,阵地巍然屹立,阵前敌尸如山。涌现多位孤胆英雄,表现出中华儿女的刚强血性。
历史经验,使我们体会到志愿军指战员的大智大勇,来源于党的领导和坚强的政治思想工作,来源于红军、八路军、新四军解放军代代相传的红色基因。习主席亲自主持召开的新古田会议,提出要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道德的“四有”军人,正是我军政治工作优良传统的传承和发扬,是铸造我军能打仗、打胜仗的精神之基。
二、 强军必须强装备,强通讯,强后勤。
朝鲜战争在这些方面给我们的教训是极为深刻的。
当时由于装备落后,我军没有制空权,吃尽敌机狂轰滥炸之苦。这个军所属的第179师(临汾旅)师长和政治部主任在五次战役中都被敌机炸伤。由于装备落后,通讯不畅。当180师孤师殿后5天,敌情变化,迫切需要听取兵团指示时,兵团司令部却联系不上。以致军司令部不得不派作战参谋,带上有线电话员,背上有线电话机,配上警卫班,到崇山峻岭中徒步寻找兵团司令部。好不容易在路边发现电话线,试着把线接上,才把兵团司令部找到。可是,贻误多少战机啊!原来兵团司令部也遭到敌机轰炸,无线电报机被炸坏了,自然无法和部队联系。
由于装备落后,运输力薄弱,后勤供应不上。作战需要的粮食弹药,只能靠战士人背肩扛。一个战士最多只能负重7天的用量,7天过后,粮食吃光,弹药打光,就得停下来等待补给。敌人讥称为“肩上后勤”,“礼拜攻势”。敌军摸到这一规律,我进攻,他就退却。7天后,一面拼命封锁我后方运输线,一面用机械化部队反扑,陷我以被动。五次战役结束,180师正是吃了这个亏,部队饿饭好多天,有的战士被活活饿死,或误吃有毒草菌,中毒而死。
从书中我们看到,党中央和祖国人民,为改善志愿军装备和后勤供应,竭尽全力。全国展开轰轰烈烈发展生产和捐献飞机大炮运动。孩子们捐出买糖果的钱;僧侣们捐出善男信女布施的香火钱;豫剧演员常香玉一人捐了买一架战斗机的钱。
作者亲身感受到我军装备和后勤供应在迅速改善。1951年刚入朝时,一过鸭绿江,只能夜行军。1952年,作者出差回国,在朝鲜后方就可以白天开汽车行驶。因为天空中有拉着白烟的我军银燕。刚入朝时,基本上是炒面加步枪。在1953年夏季反击战中,一次可以有几百门火炮参战,甚至还有可爱的“喀秋莎”,在夜空中喷着整齐的火舌,给敌军阵地扣上一顶红帽子。
在战线后方,我军建起了打不垮、炸不烂的钢铁运输线。
1951年,有时炒面也吃不上。到1952年、1953年,在前线可以吃到猪肉罐头、牛肉罐头、水果罐头、油炸花生米,可以吃到豆腐、豆芽、豆腐丝,有时还能吃包子和饺子。供应的改善,无疑增强着官兵的体力,保证了战斗力。
朝鲜战争告诉我们,强兵保障国富,国富才能强军。我们高兴看到,朝鲜战争之后,党和国家在发展工农业的同时,迅速发展国防工业,狠抓科研创新,狠抓“两弹一星”,狠抓海军、空军、陆军装备的换代更新,建立火箭军,后来更重视计算机和网络建设,目标紧盯打赢信息化战争,发展空间技术,研制和发射环球第一颗量子卫星,开展南海、东海的海上大演兵,都使国人群情振奋,对打赢未来反侵略战争充满信心。
三、 强军必须强谋略、强作风、强纪律。
志愿军之所以打胜仗,是因为志愿军高级将领把孙子兵法和毛泽东军事思想应用得淋漓尽致,并且着眼特点,着眼发展,创造许多战法。
剑不如人,剑法要高于人。志愿军高级将领的雄才大略,令人赞叹。
他们用唯物辩证法指导战争,从实际出发,扬长避短。他们率领部队发挥善于近战夜战传统,使敌人飞机大炮难施淫威。
他们指挥部队在阵地相持情况下,展开冷枪战、冷炮战,打得敌人在阵地上抬不起头。敌军新兵上阵地,老兵就告诫:“低下头来!”180师战士杨池文一人就冷枪歼敌100余名。
他们针对敌人坚固设防的高山阵地,采取“零敲牛皮糖”战术,抓一把,连续抓,今天打敌一个班,明天歼敌一个排,仗越打越大,积小胜为大胜。从1952年冬到1953年初夏,发动26次进攻,25次打成歼灭战。
为了打掉敌人盘踞的海拔883.7米、902.8米、973米等阵地,他们巧妙在敌人盘踞山头的山脚下打坑道,利用炮声掩护,打眼放炮,夜暗运渣,做好伪装。坑道打成了,可以囤兵、囤粮、囤水、囤弹药。愚蠢敌人做梦也没想到脚底下已成葬送他们的火药库。
攻其不备,出其不意。为达成进攻突然性,缩短部队敌前运动时间和距离,减少伤亡,这个军指挥员大胆决定,把3500多人潜伏敌人阵地前沿一昼夜,待天黑发动进攻,只用70分钟,敌人3座高山阵地被全部攻克,歼敌一个团的大部。接着通过步炮协同,打敌反扑。此战役歼敌7800余名,占地几十平方公里,使东线战场态势发生有利于我的转变。创造中外战胜史上的奇迹。显示出志愿军高级将领的超人韬略。
志愿军真是作风优良。在高级将领中,没有郭伯雄、徐才厚那样的败类,贪污受贿,买官卖官等污七八糟离他们十万八千里。各级指挥员和政治干部,一门心思打胜仗。他们对于战士生命高度负责,把“小心谨慎,兢兢业业”作为座右铭。作风细微,发扬军事民主,调查研究,实事求是。志愿军代司令员邓华亲自听前线部队汇报,检查潜伏战士着装,和战士讨论手雷如何携带,防止被敌人弹片把手雷打响。军长深入连队和战士讨论,天寒地冻在敌阵地前开展小部队活动,要不要带大衣,如何既不冻伤,又能行动方便。团长钻进坑道,旁听战士们的“诸葛亮”会,讨论潜伏中咳嗽、大小便怎么办。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不是喊在嘴上,而是干在实处。正是这种优良作风,保证了“攻必克,守必固,打必歼”。
志愿军真正是纪律严明,而且这种纪律建立在高度自觉的基础上。试想,3500人潜伏敌人眼皮下,如果有一个人不听指挥,暴露目标,被敌人发现,后果是难于想象的。志愿军参加潜伏的指战员,视纪律重于生命。在大潜伏中30多名战士不幸被敌冷炮炸伤,他们严守纪律,以伟大战士邱少云为榜样,一动不动,直到流尽最后一滴血。保证了大潜伏的成功。
强谋略、强作风、强纪律,关键是强干部,尤其是要强高级干部。千军易得,一将难求,难求的就是以国家安全、民族复兴为己任,有抱负,有才干、有某略的高级将领。这样的将领,会勤奋学习。他们不会把时间消磨在酒桌上、会所里。他们会孜孜不倦地学习孙子兵法和毛泽东军事思想,学习高科技带来作战样式的变化,潜心研究信息化战争,参与军事理论创新。
这些高级将领会保持与发扬我军战争年代形成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和战斗作风。
这些高级将领会带头守规矩、守纪律,落实从严治军、从法治军。
我们高兴看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中央军委铁腕反腐,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查处郭伯雄、徐才厚等一批腐败分子,大得军心民心。我们坚信只要继续常抓不懈,坚持零容忍,全覆盖。尤其是在用人上不搞带病提升,严格问责,军队一定会更加风清气正,一定会同战争岁月一样,上下信赖,官兵同心,能打胜仗,不辱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