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在6月份拿到《火线感悟》的稿件的。因为毛先生视力不佳,所以具体编辑工作,我多数时候是与毛先生的女儿进行沟通。然而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毛先生本人依然是拿着放大镜,逐字逐句地校对了两遍稿件,不厌其烦地核实文中涉及的人名、地名、部队、数字等细节,比如其中提及的血战突围的540团2营,毛先生在核实后就订正为3营。当我第二次拿到毛先生细致的改正稿时,不禁肃然起敬,我感到,虽然毛先生是在时隔60多年之后才写下自己当年经历,但他作为一个曾经的军人这种一丝不苟,严谨认真的作风,保证了这份回忆录的真实可靠。因为真实,才具有实实在在的打动人心的力量。
责编方理现场荐书
对于我来说,可能是因为朝鲜战争距离我们太过遥远,所以书中最初打动我的,并不是血色纷飞的战争大场面,而是那些活生生的、怀着朴实信念的士兵。四川来的士兵第一次看见象征现代工业的烟囱,在动员会上说:“我们抗美援朝就是要保卫这些大烟囱、小烟囱!”有的士兵得知地球是圆形的,说:从地球上看,美国不是在我们脚底下吗?干脆把地道挖到白宫,把战争贩子炸死。这是一些普普通通的人,毛先生并没有拔高他们的认识水平,他们原本希望的是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但是为了保家卫国,他们义无反顾地参战,而且创造出很多奇迹。最震撼人心的便是3500多人潜伏在敌人眼皮底下一昼夜的军事行动,这是一个极其冒险的行动,只要一个人咳嗽或动弹,就会全军覆没。它的成功实施,靠的是高层的大胆设想,周密筹划,也靠着广大一线士兵献计献策,积极想办法解决各种可能的困难,并且在行动过程中不折不扣的去执行。为了保证任务胜利,30多人被敌人枪炮击中,却毫不动弹而壮烈牺牲。今天有人质疑邱少云事迹的真实性,但在这本书里我们可以看到,邱少云式的牺牲并非孤例,英雄就是从这些普普通通的志愿军士兵中升华而来。
《火线感悟》一书中,毛先生个人的战场经历大概占了不到一半的篇幅,他所耳闻目睹的其他将士的经历也占有相当篇幅,从军队高层,到普通士兵,到无名烈士,这本书是对一个英雄群体的颂歌,而书名“朝鲜战争赢之密”的“秘密”,缘由便是在这个群体的牺牲与付出中。
最后想说一句,书写的很精彩,没有刻意的煽情,但洋溢着那个时代的生气勃勃、激情昂扬,很振奋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