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十三五”:中国经济发展新阶段与新常态
经过三十多年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创造了世界经济史上的“中国奇迹”。随着内在支撑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变化,中国经济进入了新常态,进入到一个发展的新阶段。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谋划“十三五”经济大布局,必须深刻认识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变化,准确把握经济新常态的历史机遇,以改革创新精神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的各项战略任务,为顺利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经济保持持续、高速增长,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位,成功步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经济大国。“十二五”时期,面对十分严峻而又极其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党中央、国务院总揽全局、科学决策、稳扎稳进,保持战略定力,有效地应对了各种风险和挑战。可以说,我国已经较为圆满地完成了“十二五”规划设定的各项目标和战略任务。
当前,中国经济已进入新常态,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发展的内在支撑条件和外部需求环境都已发生了深刻变化,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中等收入陷阱”风险累积,客观上要求经济增速进行“换挡”,要求经济增长目标向合理区间“收敛”。谋划和布局“十三五”时期的中国经济,要以更高境界、更大格局、更宽视野把握中国经济的战略方向,在变化中把握机遇,在机遇中寻求突破,推动中国经济迈上更高台阶,顺利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同时为下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
经过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长,我国已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经济大国,但也要看到,“十三五”期间将面临传统人口红利衰减、“中等收入陷阱”、国际经济格局深刻调整等一系列的风险和挑战。中国经济正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正进入经济发展的“新常态”,进入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后关键五年。
(一)已成为经济大国,站在迈向经济强国的新起点。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从某种意义上讲,“新常态”经济是一种大国经济。据统计,1978年,我国GDP只有1 482亿美元,居世界第十位。2014年我国GDP初步核算为63.65万亿元,合计超过10.4万亿美元,继续位居世界第二位,占世界经济总量达13%。从我国东部沿海部分发达省市看,某些省市的经济总量或人均GDP已接近或超过世界上一些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较之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的40.15万亿元,预计到“十二五”末,我们的经济总量将超过68万亿元,经济规模又迈上一个新台阶。
根据联合国的统计,到2013年底,我国粗钢、煤、水泥、棉布等两百多种工业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中国制造业大国的地位基本确立(见表1-1)。通过经济总量、部分省市人均GDP、制造业产值等综合指标的横向比较,可以看出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创造了世界经济史上的“增长奇迹”,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经济大国,这是中国经济进入新阶段的重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