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华(1788-1860),德国著名哲学家。1788年出生于德意志但泽一个富商家庭。1818年,年仅30岁的叔本华完成其代表作《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轰动西方世界,掀起西方世界对“生命哲学”探讨的新思潮。其学说影响了一大批文学和哲学巨子,托尔斯泰、克尔凯郭尔、托马斯•曼、王国维等都对其备加推崇。
叔本华以自己的智慧总结了女性幸福应当具备的价值观、世界观,以更高维度的思维分析了女性活得快乐的秘密所在,通过对生活高屋建瓴的哲学指导,帮助女性朋友全面提升自身魅力,开创崭新的人生。透过叔本华的眼睛,女性从更广、更高的维度来了解这个世界,理解当下的迷茫、痛苦,从而使得自己在人生的道路上更从容地面对自己面临的困难。
前言
列夫·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的开头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可见,人们对于不幸,有着各自的定义,但对于幸福,定义却是一样的。
那么,什么样的女人才是幸福的女人?首先,你必须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只有家庭幸福,才是女人获得其他幸福的基础,因为,家是所有女人幸福的港湾,是心灵得到休憩的地方。其次,拥有成熟的思想,不能整天沉迷在幼稚的幻想里。人生是理智的,不会因为某个人的稚嫩而停止它的残酷,所以,聪明的女人,一定要成熟起来,这才是获得一生幸福的保障。再次,幸福的女人,还应该拥有智慧的头脑和感恩的心态。只因拥有聪慧的头脑和正确的心态,才能使女人变得灵动起来,幸福也就唾手可得了。
此外,幸福的女人还要修炼自己的魅力,勇于追求成功,摒弃一些人性的弱点,保持点心计和旺盛的精力。这样,一个幸福的女人就诞生了。
本书通过大量贴近生活的实例和精炼的要点,从女人的魅力、女人的心态、女人的情感、女人的智商等方面,揭示女人一生幸福的关键,教会女人怎样无时无刻尽展自己的动人魅力,怎样打造一个积极健康的心态,怎样尽情享受爱情、婚姻、家庭的甜蜜。本书既有具体方法,又有实战技巧。看了本书,一个美丽动人、心态成熟、情感丰富、智商过人的女人就展现在了大家面前。这样的女人才能挽住幸福与快乐的手,活得自在,活得精彩,活得幸福!
正文
他不是你生活的全部
爱情的多变性决定了它不是生活的全部。因为爱情是虚无缥缈的, 说来就来说走就走;把人生押在爱情上,犹如买了海市蜃楼里的房子, 华丽却不可捉摸。华丽过后,我们还要生活,所以,奉劝沉浸在爱情中 无法自拔的女人们,它并不代表生活的全部。
一位知识女性,她深爱着自己的丈夫,但是,她爱她丈夫的时候也没忘记珍爱自己。她的丈夫常年在外经商,但他们的感情十分融洽,从未有过一丝半点的裂缝。有人问:你不担心他在外面寻花问柳吗?这位女士回答:我和他的爱从来都是平等的。从接受他的爱那天起,我就给了他信任,我爱他但不苛求他。我希望他成功完美,但我从未把自己的一切抵押在他身上,我担心什么呢? 男人往往就是这样:你过于看重他,也就是昭示着他可以轻而易举地主宰你的感情和幸福了,在这一点上你就先输了。因此,感情最在乎 尊重和平等……不用说,有这种见地和胸怀的女人,男人自然会感到她 的可爱。因为男人爱上一个女人的同时,并不希望在爱的约束下丧失自 己的一方世界,男人在乎爱情的默契、宽容和理解。 女人常常在爱情中倾其所有,把自己一生的幸福都寄托在爱情之 上,这是一种错误的方式,它对爱情有百害而无一利。其实,爱情也要 划清界限。真正的爱情,是需要分清你我的——你的时间、我的事业、 你的隐私、我的想法、你的空间……爱情是一种感受,产生爱情没有固 定的模式,留住爱情却有许多规律可循。适时划清界限就是爱情和婚姻 的保湿因子。
生活中,许许多多的女人成了男人的附属品,成了悲剧的女主角。 归结其原因,根本一点就是她们爱得太投入了,以至有一天梦中醒来, 名誉、财富、爱情全部不见了。 克洛岱尔就是这方面的一个悲剧主角,她是雕塑大师罗丹的学生兼 情人。
在罗丹第一次见到克洛岱尔时,就爱上了她。一半是因为她那带着野性的美;另一半则是因为她那罕见的才气。而同时,克洛岱尔也主动地向这位比自己年长24岁的男人,敞开了自己纯净和贞洁的少女世界。这完全是由于罗丹的艺术天分吸引了她,因为男人的魅力就是才华。罗丹的一切天性都从属于雕塑——他炯炯的目光、敏锐的感觉、深刻的思维,以及不可思议的手,全都为了雕塑而生,而且时时刻刻都闪耀出他超人的灵性与非凡的创造力。虽然当时罗丹还没有太大的名气,但他的才气已经咄咄逼人了。于是,他们很快地相互征服。正当盛年的罗丹与洋溢着青春气息的克洛岱尔,如同疾风暴雨、烈日狂潮般一同拥入他们爱情的酷夏。同时,罗丹也开始了他艺术创作的黄金时代,而克洛岱尔不过是青涩的学生。
对于克洛岱尔来说,她所做的,是要投身到一场需付出一生作为代价的残酷的爱情游戏中去。这是一场赌博。因为,罗丹有他长久的生活伴侣罗丝和儿子,但是,已经跳进旋涡而又陶醉其中的克洛岱尔不可能回到岸边重新选择。她和他只得躲开众人的视线,在公开场合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寻找任何一个可能的机会,一点空间和时间,相互宣泄无尽的爱与无法克制的欲望。从学院小路到大理石仓库,到莺歌路的福里·纳布尔别墅,再到佩伊思园……在工作室幽暗的角落里、在躺椅上、在满是泥土的地上,两个人沉浸在无比美妙的情爱中。
罗丹曾对克洛岱尔说:“你被表现在我的所有的雕塑中。”可以看出,克洛岱尔不仅给罗丹一个纯洁而忠贞的爱情世界,还给了他感悟艺术的一切。无论是肉体的、情感的,还是心灵的,克洛岱尔给罗丹的太多了。后来,罗丹名扬天下,克洛岱尔却一步步走进日渐昏暗的人生阴影里。克洛岱尔不堪承受长期厮守在罗丹生活圈外的那种孤单与无望,这种感觉紧紧地纠缠了她15年,最后她精疲力竭,颓废不堪,终于离开了罗丹,迁到一间破房子里,离群索居,她拒绝在任何社交场合露面,天天默默地凿打着石头。尽管她极具才华,却没有足够的名气。人们仍旧凭着印象把她当做罗丹的一个弟子,所以她卖不掉作品,贫穷使她常常受窘并陷入尴尬,还要遭受雇来帮忙的粗雕工的欺侮。
这期间,罗丹却已接近成功。他属于那种活着时就能享受到果实成熟的艺术家。他经历了与克洛岱尔那种迎风搏浪的爱情生活后,又返回了平静的岸边,回到了在漫长人生之路上与他分担过生活重负与艰辛的罗丝身旁。他买了大房子,过起富足的生活,并且又在巴黎买下了文艺复兴时期的豪宅别墅,以应酬上流社会各式各样的人物。这期间,还有几个情人曾进入他华丽多彩的生活。当然,罗丹并没有忘记克洛岱尔。他与克洛岱尔的那场轰轰烈烈、电闪雷鸣般的爱情是刻骨铭心的。他多次想帮助她,都遭到高傲的克洛岱尔的拒绝。他只有设法通过第三者在中间迂回,在经济上支援她,帮助她树立名气,但这些有限的支持对于
克洛岱尔而言,是一种屈辱,是一种更大的伤害。
在绝对的贫困与孤寂中,克洛岱尔真正感到自己是个被遗弃者了。这种感觉对于她而言如同刀子,往日的爱与赞美也都化为了怨恨。她本来激情洋溢的性格,逐渐变得消沉下来。
1905年,克洛岱尔出现妄想症,身体很坏,脾气乖戾,狂躁起来会将雕塑全部打碎。1913年3月3日,克洛岱尔的父亲去世,克洛岱尔已经完全疯了。她脱光衣服,赤裸裸披头散发地坐在那里。克洛岱尔从此与雕刻完全隔离,艺术生命就此完结。1943年,她在蒙特维尔格疯人院中去世。 依附男人是阻碍女人独立和成功的最大障碍,不论一个女人多么富 有才华和智慧,总是容易在感情上受到致命的伤害,而找不到正确的人 生航向。天才少女克洛岱尔为她的导师和情人罗丹奉献得太多了。她丧 失了自己的独立性后,失去了本该属于自己的盛名和财富,到最后连爱 情都失去了,可以说是她一手铸成了自己的人生悲剧。
女人对感情的期望值往往很高,甚至有一种不屈不挠、执迷不悟的 坚韧与痴迷。要知道爱情为女人所赢得的世界是有限的,如果女人能将 身心从一个男人那里尽早转向整个世界的话,那么这个女人的人生必将 是幸福充实并且色彩斑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