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研究组成员,主要由北京四中、人大附中、北京五中等名校的文科老师组成。研究组里的每位成员都具有深厚的文化素养和严谨负责的工作态度,曾多次参与同类书的编辑工作,经验丰富。
寓言,在我国文学史上源远流长,它是一种饱含生活经验与人类感悟,焕发智慧光芒与道德色彩的寓言式文学体裁。寓言篇幅短小,语言简练,以简单的故事喻示出深刻的道理。本书将中国脍炙人口的寓言以通俗的故事形式呈现出来,使青少年在了解历史、增长见识、提高学习成绩等诸多方面受益匪浅。
先 秦 寓 言
踩着虎尾 选自《周易•履》
眇能视,跛能履。履虎尾,咥人。
从前有个人,一只眼睛瞎了,偏认为自己视力好;腿瘸了,偏认为走路正常。结果他走到深山里,踩到了老虎尾巴,命丧虎口。
羝羊触藩 选自《周易•大壮》
羝羊触藩,羸其角。不能退,不能遂。
一头公羊用自己的角狠狠地去抵撞篱笆,结果被篱笆卡住了双角,既不能退,也不能进。
蹊田夺牛 选自《左传•宣公十一年》
牵牛以蹊人之田,而夺之牛。牵牛以蹊者,信有罪矣,而夺之牛,罚已重矣。
有个人牵着牛,踏坏了别人的庄稼,结果被论罪,夺了他的牛。牵牛毁田的人,确有过失;但因此便夺去他的牛,惩罚未免太重了。
雄鸡断尾 选自《左传•昭公二十二年》
宾孟适郊,见雄鸡自断其尾。问之,侍者曰:“自惮其牺也。”遽归告王,且曰:“鸡其惮为人用乎!”
宾孟是景王的大臣,有次到郊外,看到一只公鸡啄自己尾巴上漂亮的羽毛。他就向随行的仆人询问原因。仆人说:“这只公鸡是怕自己做了祭品。”
宾孟由此得到启发,急忙回去把这件事告诉周景王,并且说:“雄鸡大概是怕被人利用啊!”
救火与放火 选自《墨子•耕柱》
巫马子谓子墨子曰:“子兼爱天下,未云利也;我不爱天下,未云贼也。功皆未至,子何独自是而非我哉?”子墨子曰:“今有燎者于此,一人奉水,将灌之;一人掺火,将益之。功皆未至,子何贵于二人?”巫马子曰:“我是彼奉水者之意,而非夫掺火者之意。”子墨子曰:“吾亦是吾意,而非子之意也。”
有个叫巫马子的人,曾对墨子说:“您主张‘兼爱’,可人们并没有因此得到什么好处;我反对‘兼爱’,人们也没有因此受到什么害处。既然这两个观点都没有起到什么作用,您为什么还要坚持您的观点,而反对我呢?”
墨子回答道:“打个比方:有人放火烧东西。一个人提着水去灭火,另一个人燃着火把去助长火势,两个人的行动都没有达到目的,可您说这两个人谁对呢?”
巫马子毫不犹豫地说:“我当然赞同提水灭火的人,反对那助长火势的家伙。”
墨子笑着说:“既然如此,我当然是肯定‘兼爱’的主张,而反对您的观点啦。”
楚王好细腰 选自《墨子•兼爱》
昔者,楚王好士细腰。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
春秋时有个楚灵王,偏爱腰细的人。朝中的大臣都害怕自己因为腰肥体胖,失去宠信,所以不敢多吃饭,原本一天吃三顿饭,改为一天只吃一顿。每天起床穿衣服,都要先屏住呼吸,尽量束紧腰带,然后再扶着墙站起来。
一年以后,满朝文武个个面色黑黄,骨瘦如柴。勾践好战士 选自《墨子•兼爱》
昔越王勾践,好士之勇,教训其臣,私令人焚舟失火,试其士曰:“越国之宝在此!”越王亲鼓其士,而进之。士闻鼓音,破碎而行,蹈
火而死者,左右百人有余。越王击金而退之。
春秋末期的越王勾践,喜欢看军队战士的勇猛表现,也常常以这样的标准来考验臣子。
有一次,越王偷偷命人放火烧船,以考验部下。他对战士们说:“我们越国的宝藏都在这条船上啊!”并亲自擂鼓来激励部下勇猛向前。战士们受到鼓声的刺激,争相冲到船上救火,有上百人被烧死。越王见此才收兵。
击邻家之子 选自《墨子•鲁问》
有人于此,其子强梁不材,故其父笞之。其邻家之父举木而击之,曰:“吾击之也,顺于其父之志。”
一户人家,儿子没出息,又蛮横粗暴,他父亲拿起一条竹鞭教训他。邻居家的老头见了,也跑来举着棍子痛打年轻人,嘴里还说:“我这是顺着他父亲的意思教训他哩!”
丝与染缸 选自《墨子•所染》
子墨子言,见染丝者而叹曰:“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而已,则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非独染
丝然也,国亦有染。
墨子看见染房的人在染各种颜色的丝,便感慨道:“丝本身是白色的,将它放进青色的染缸,就变成了青丝;将它放入黄色的染缸,就成了黄丝。所进入的染缸颜色不同,丝的颜色也会跟着发生变化。染过五次,丝的颜色也就跟着加深了五次。由此看来,染色不可不慎重啊!”
不仅染丝是如此,国家的治理也是同样的道理。
多言何益 选自《墨子•间诂》
子禽问曰:“多言有益乎?”墨子曰:“蛤蟆蛙蝇,日夜恒鸣,口干舌擗,然而不听。今观晨鸡,时夜而鸣,天下振动。多言何益?唯其言
之时也。”
有个叫子禽的人,请教墨子:“多说话有好处吗?”
墨子回答:“蛤蟆、青蛙和苍蝇,无论白天还是黑夜都叫个不停,可没人去听它们的。而雄鸡只在黎明时分啼叫,可以使天下人醒来。话说得多有什么好处?关键是切合时机。”
弈秋诲弈 选自《孟子•告子上》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弈秋是全国最好的围棋手。有人请他教授两个学生下棋。其中一个全神贯注,一心一意地听弈秋的讲解。另一个虽然也坐在那里听讲,心里却总想着天鹅就要飞来了,该如何拿弓箭去射猎。他虽然和别人一块学习,学习效果却远不及对方。难道是这个人的智力比不上人家吗?我说不是的。
以邻为壑 选自《孟子•告子下》
白圭曰:“丹之治水也,愈于禹。”孟子曰:“子过矣。禹之治水,水之道也,是故禹以四海为壑。今吾子以邻国为壑。水逆行,谓之洚水,洚水者,洪水也,仁人之所恶也。吾子过矣。”
战国初期,有个叫白圭的水利专家。什么地方河堤有了裂缝、漏洞而渗出水来,他一到就能修好。后来,他被魏国请去当相国,魏王对他很信任。
有一次,孟子来到魏国,白圭在会见他的时候,得意洋洋地说:“我治理洪水的本事,连古时的大禹都比不上啊!”
孟子说:“您错了!大禹治水,是按照水流的规律,由高到低,最终把洪水疏通到大海里去,因此是以四海作为蓄水的沟壑。您则恰恰相反,把邻国作为蓄水的沟壑。一旦水被堵得倒流,就会像洪水一样泛滥成灾。您这样做,是被有良知的人所反对、所痛恨的!所以在治水这方面,您可大错特错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