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冬莲,媒体人。 曾任人民日报社主管、人民网主办的内参《网络舆情》执行主编、副总编辑,人民网资讯部副主任。 有近二十年中央媒体采编工作经验,发表过大量优秀的新闻报道及评论作品。 以书为志,以阅读探寻人生。
本书作者通过多年阅读经验,以资深媒体人的眼光,高屋建瓴,从哲思、文学、个人修炼、浮世环境等方面,选择了几十本“相见恨晚”的优秀书籍。对入选图书作了提纲挈领式的介绍与点评,阐述入选理由与读后感触;撷取书中精华,既是对图书的推荐,也是为了让读者有阅读兴趣。对于同一位作者的多部作品,作者也一一点评推荐。这些推荐和点评遵循的原则只有一个,即阅读所荐之书,可以开阔视野,了解社会,汲取智慧,强大内心,最终达到丰富读者的人生的目的。
哲思类—— 《智慧书》:第一本相见恨晚的书 / 2 《君主论》:最早的政治“禁书” / 11 《孙子兵法》:最智慧的中文著作 / 21 《塔木德》大全集:犹太人的智慧宝典 / 31 文学类—— 《平凡的世界》:当代中国最值得阅读的文学作品 / 40 《许三观卖血记》:直抵人心的小说 / 50 曹乃谦系列作品:深刻描摹令人发指的贫瘠岁月 / 56 李娟系列作品:让弄文字的人绝望的灵性作品 / 63 《遥远的救世主》:一切社会现象皆可归为“文化属性” / 71 龙应台系列作品:当代最具人文情怀的华文作品 / 76 林达系列作品:打开另一个世界的窗口 / 85 胡适系列作品:天下没有白费的努力 / 94 《世说新语》:趣味与价值并存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 / 108 《一九八四》:在它面前,所有的科幻作品不值一提 / 120 《毛姆短篇小说精选集》:刀锋上滚动的人性 / 132 《窗边的小豆豆》:每一个孩子和家长都应该读的书 / 141 《瓦尔登湖》:读了它,会活得更明白 / 148 个人修炼类—— 《人性的弱点》:人性的弱点,全在此书 / 156 《世界上最神奇的24 堂课》:成功并不遥远 / 162 《FBI 教你读心术》:侦探大师的毕生绝学 / 169 《给你一个团队,你能怎么管?》:成功源于对自己和他人的成功管理 / 183 文化环境类—— 《传家——中国人的生活智慧》:每一个中国家庭都应配备的图书 / 190 《万物简史》:科学从未如此有趣 / 195 《寂静的春天》:环保事业第一声春雷 / 202 《十年徒步中国》:了解中国版图的最好读本 / 211 《山岰上的中国》:当代中国奇书,了解中国必读 / 216 《黄河边的中国》:当今中国农村浮世绘 / 226 后记/ 240
序言
想写这样的一本书,源于当我有点闲暇看更多的书时,发现自己浪费了太多的时间在一些无关痛痒的图书上。我们像挤海绵里的水一样挤出的宝贵的阅读时间,没有得到它对等的收获;我们的情商、智商与见识通过阅读没有得到太多提高。很多图书看似经典,却并不能触及灵魂、启迪心智,解除人生困惑,给读者带来震撼,使其获得优越的阅读体验,更遑论那些泛泛之作?所谓的畅销书、各个年代各路流派写的文学书,拼凑起来的各类文本,有多少能让人一见钟情、相见恨晚,读过之后念念不忘甚至捧读再三?这一状况的存在,部分是因为像已故作家王小波所说的——“我们国家的文学次序是彻底颠倒了的:末流的作品有一流的名声,一流的作品却默默无闻。” 声名煊赫的,往往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灿若明珠的,却经常遭遇暗投。
而我读到的另一些书却每每让我生出相见恨晚之感:通过阅读这些书,我发现生活和工作中的许多忧愁和苦闷可以通过与智者对话获得解除之道;我们可以从那些优秀的著作中汲取人生的力量和营养;可以从人类有史以来某些领域的开山之作中聆听先行者的教导,感知他们的勇气。从那些最优秀的人类智慧的结晶中,我们能获得无穷的力量——视野上的、心理上的、人格上的、智慧上的,再也没有什么人、什么事能轻易地伤害你,即使我们面对的仍是困难重重的环境。那些人类的智慧火花,很可能点燃一个人心中的引信,让他在这个社会上更加从容无惧。然而这些优秀的图书,基本都是我在读书这条路上盲行很久才摸索到的。之前在我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我没有发现这些人类思想的精华。我时常问自己:我在多年之后读到的这些人类的智慧,如果让我在更早的时候遇到,我的视野会不会更开阔?我的气度会不会更从容?我的抗打击力会不会更强大?我的底蕴和爆发会不会更深厚有力?我的人生会不会有某些改变?
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当我读到其中的一些书时,会不由得发出这样的感慨:我苦苦摸索的生活哲理,原来古代哲人早在几百上千年前就准确无误地感悟到了;我曾经痛苦纠结的事情,其实完全可以换个思路避开痛点;我曾经雾里看花怎么也不明白的事情,在管理专家那里如小葱拌豆腐般一清二楚;世界如此复杂,人心深不可测,你依着表象和感觉在世间磕磕绊绊跌倒无数次,其实在读心术专家眼里,这世界的一切基本是透明的……我感叹自己读到得太晚,又庆幸自己终于读到,并从此能够在这个世界上做一个心明眼亮、睿智通达的人。
像我这样有了一定的阅历后还有时间从容阅读的人毕竟是极少数。太多的人和从前的我一样,面对浩瀚的书海,如盲人走在大街上,一路走一路错,走得越远错得越离谱,读得越多浪费的时间越多。于是,我决定写一本书,给那些仍在书海中盲目行进的爱书人以指引和参考。我希望我的孩子长大后,不再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去阅读那些营养价值不高甚至基本没有营养的书籍,我希望他能站在先哲的肩膀上,气定神闲、从从容容地应对人生。这些人类最精华的思考与见识,能柔韧他的心灵,穷尽他的视野,了解这个世界和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从书本中获取营养、强壮自身,从心理、人格、智慧、见识等各个方面,打造自己的智慧之躯,以应对纷繁复杂的世界,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并非伤痕累累才是成功人生的通行证,就像并
不是所有美好的爱情都必须要死要活一样,先发制人、悟透先哲们提炼出的人生宝典,照样可以轻松阳光地面对江湖,并且,胜出。
在本书的写作中,笔者对入选图书作了提纲挈领式的介绍与点评,阐述入选理由与读后感触;撷取书中精华,既是对图书的推荐,也是为了让读者有阅读兴趣。对于同一位作者的多部作品,作者也一一点评推荐。这些推荐和点评遵循的原则只有一个,即阅读所荐之书,可以开阔视野,了解社会,汲取智慧,强大内心,最终达到丰富人生的目的。
香港导演王家卫在回答影迷有关电影的提问时转述他人观点说,一本书的定义是它值得再读一次。毫无疑问,本书入选的图书,都是值得阅读一次以上的。
据说,由小说《遥远的救世主》改编的电视剧《天道》,有人看了不下一百遍,也有人每年必看一遍。源自优秀图书的精神魅力,莫过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