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的名字都是秘密

作者介绍

苏缨 畅销书作家。 出版作品有:《纳兰容若词传 》《只为途中与你相见:仓央嘉措传与诗全集 》《大唐诗人往事 》《大宋词人往事 》《纳兰词典评 》《纳兰词全译 》《纳兰词全编笺注 》《少有人看见的美 》《多情却被无情恼:李商隐诗传 》《诗经讲评 》《诗的时光书 》等。

内容介绍

content is introduced

本书讲述的是关于名字的故事。作者苏缨历史知识深厚,文笔轻盈,韵味浓厚,从商周到五代十国,贯穿唐宋元明清,将历史上有故事的名人一一列数,分析每个名字背后的深沉寓意,与名字背后的深远影响。书籍不仅趣味盎然,也为读者取名提供了极佳的参考。每个名字,都在有意无意之间左右了人一生的命运,好的名字,不仅寄托了美好的愿景,也让人时刻以名自省,激励自身。

图书目录

book catalog
     目录
    
        序
    
        第一章 暗示的力量
       
        第二章 称呼的禁忌
    
        第三章 贵族的游戏
       
        第四章 诗意的唐代
    
        第五章 风雅的宋朝
    
        第六章 低调与奢华
    
        后记 从王银改名说起
    
        附录:书中名字索引
        
    

精彩试读

test reading

    第四章 诗意的唐代

        李白、杜甫、房玄龄,他们是怎么给孩子取名的?

         李白的子女:大诗人是怎样给孩子取名的

         李白给子女取名,风格比他父亲给自己取名还要来得诡异。

         李白的儿子名叫伯禽。一般的古代读书人看到这两个字,都会立即联想到儒家圣人周公的长子。周公长子名叫伯禽,在大分封的时代就任鲁国的第一任国君。

         古人有一种传统:若仰慕某人,便将自己的名字改为仰慕对象的名字。著名者如司马相如,他正是因为仰慕“完璧归赵”的那位蔺相如,才把自己的名字改成“相如”的。倘若李白很仰慕伯禽,给儿子取名为伯禽似乎也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但是,伯禽在历史上并没有留下太多的记载,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事迹流传下来,真不知道究竟有什么可仰慕的。细想一下的话,就会顿悟李白之狂:伯禽自身的事迹虽然无可称道,但他的父亲周公可是儒家文化的奠基人,是孔子最仰慕的圣人啊!所以说,重要的不是伯禽是谁,而是伯禽的父亲是谁。李白给儿子取名伯禽,分明是把自己当成周公了。在那个传统的儒家社会里,这真是一个何等大逆不道的玩笑啊。

         有学者不愿意承认李白是这样一个轻狂不羁的人,所以细心考证出另外的含义。

         文字学家唐兰认为,“伯禽”在这里其实是一则谜语。周公之子伯禽名鲤,鲤与李谐音,所以李白给儿子取名伯禽,暗示出自家的姓氏。

         这个解释实在迂回了些,更何况周公之子伯禽是否名鲤,于史料并无明证,名鲤字伯禽更不合乎当时名、字相应的风俗常例(孔子之子名鲤,字伯鱼,这才是名、字相配的典型样式。)。

         李白很可能还有一个次子,名叫颇黎,也有人说颇黎只是伯禽的小名。

         颇黎,就是玻璃,只不过唐代的玻璃完全不是现代玻璃的样子,反而更接近于琉璃,是一种五彩缤纷的小饰品,原本是从西域进贡来的。“颇黎” 这样的名字,显然完全不是汉人的风格。

          李白的女儿名叫平阳。唐代初年有一位名声赫赫的平阳公主,她是唐高祖李渊的女儿。在李渊起兵反隋的时候,平阳公主组织了一支娘子军,立下过不小的战功,她的丈夫就是凌烟阁二十四大功臣之一的柴绍。

          黄易小说《大唐双龙传》里,寇仲的初恋情人李秀宁就是以这位平阳公主为原型的。事实上平阳公主的名字并不见于史册,我们无法知晓她究竟是叫李秀宁还是别的什么。似乎李白希望女儿将来能成为一代巾帼英雄,然而盛唐时人(尤其是诗人)提起平阳,首先想到的往往是汉代的平阳公主。

         平阳公主是汉武帝的姐姐,因嫁给平阳侯曹寿而被称作平阳公主。平阳公主的家里有许多能歌善舞的侍女,每次武帝来做客的时候,平阳公主总会以歌舞来招待自己的皇帝弟弟。正是从平阳公主的歌舞侍女之中,汉武帝发现了卫子夫。后来卫子夫被立为皇后,卫子夫的弟弟卫青成为屡败匈奴的大将军,甚至还娶了寡居的平阳公主为妻。后来“平阳歌舞”成为诗人笔下的一个经典意象,一提“平阳”,总会和“能歌善舞”联系在一起。

         所以李白给女儿取名平阳,是希望她能成为一个能歌善舞的女孩子。这完全是西域人的价值观,而在传统的汉人社群里,父母绝不会希望女儿成为这样子的。

     

         杜甫是怎样给儿子取名的

         杜甫的名字无甚深意,甚至可以说平淡得有点儿过分,简直令人怀疑他的父亲对给子女取名这件事是否表现得过于轻率了。

    “甫”是古代对男子的美称,一般会被加在字的后边。正如现代人总会尊称别人为老师,便将“老师”这个词加在对方姓氏后边一样,比如称张老师、王老师等等。孔子名丘,字仲尼,当时人们便尊称他为尼甫。

         杜甫字子美,名与字相应,“甫”既是男子之美称,字便顺理成章地取为“子美”。

         关于杜甫的子女,史料中记载不详,只知道他有一个名叫“宗武”的儿子。这个名字的含义很可能是“以杜预为榜样”。

         杜甫对自己的家世非常自豪,总是把两位祖先挂在嘴边:一位是十三世祖杜预,一位是祖父杜审言。杜审言在前文已有介绍,至于杜预,他是杜甫之前杜家人里最出名的一位。早在曹魏年间,杜预便参与过平蜀、吞吴的军事指挥工作,建功立业。进入晋代,杜预官拜镇南大将军,是一个威名赫赫的人物。

         杜预除了武功之外,还有过人的学术造诣,他为《左传》所做的注释直到今天仍然是学习《左传》的必读经典。在杜预当时,人们觉得他博览群书,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于是给他取了个绰号,叫作“杜武库”。若翻译成现代汉语,“杜武库”的意思就是“真人版百科全书”。所以杜甫给儿子取名“宗武”,便是要他以这位号称武库的祖先为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