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的结局早已写在开头

作者介绍

蒋方舟:生活与同龄人无异,看书,写作,旅行。希望自己能有永保头脑清醒的能力。 蒋方舟,自幼出书,现为青年作家、新周刊副主编。 蒋方舟自7岁开始写作,9岁写成散文集《打开天窗》,此书被湖南省教委定为素质教育推荐读本并改编为漫画书。2008年被清华大学“破格”录取,并引起了较大争议;2009年10月在由《人民文学》杂志社主办的第七届人民文学奖评奖中,蒋方舟获得散文奖。2012年从清华大学毕业,就任《新周刊》杂志副主编。

内容介绍

content is introduced

在你故事里的别人,在别人故事里的你,你选择用什么样的方式开始一段故事,就选择了所有经过和结局,九种逃离,又回到最初的地方。 台北•自画像 别那么快就走!时间还没到! 拉萨•绿度母 这个是绿度母,观世音菩萨的眼泪变的。 三亚•手铐 他们做的许多事终久是对真空下的窒息做无望对抗。 青岛•爸爸 怀念,就是任由生活中的那个窟窿敞着,永远不愿意补上。 伊苏瓜•海蓝宝 我会永远永远爱你在心里,希望你不要把我忘记…… 武威•腿 她要去武威,去她爱的人生命的起点。

图书目录

book catalog
    
                              
                           

精彩试读

test reading

    《台北 自画像》(007)他比她大十八岁,刚好大出一个青春来,却在姜夕身上享受不到年龄差距给感官带来的新奇和刺激,简直是上当受骗。(008)姜夕意识到自己近来对年轻人有越来越多的不满和理直气壮的苛责,尤其是对漂亮聪明又有野心的女孩儿,这恐怕是衰老之后才会启动的自我防御机制。(009)无可挑剔的鹅蛋脸,歪着头,不笑,可是眼神有媚态。不分对象的妩媚就是谄媚。仿佛他已入土,而她是他的一座博物馆。她已经到了中年。按理说,已经到了收割的季节——对于智慧、财富、声名,她应该感到前所未有地踏实和实在。可如今,在人生的路上走了一半,她回首望,却只看到断壁残垣,如见鬼一样心惊肉跳,前所未有地轻和空虚,空调吹出的凉风如海潮,随时会把她卷走。(011)她第一次见到唐鹏的时候,离着很远,就听到了他身体的声音。他是身体线条发出类似猫叫的绵长慵懒的呼喊,为之可以冲动落泪。(012)一个人在画家的画中永远不会老去,画家自己却老了。(013)已经是她初成名时的形状,壮阔细腻的工笔水墨,非常沉静。只是瞬间,没有故事。只有观点,没有情绪。(016)创作有两种:一种是赤子之心,掏心掏肺,恨不得拿着尖刀把自己的五脏六腑都剜出来给你看;另一种是每次只截取一点儿,有效、准确,加了很多其他的料,好吃、好看。你是第一种——大部分都是第一种,但是要成第二种,才能成气候。(018)工笔画,每一处破碎的痕迹都比头发丝还细。未免觉得无趣,无趣是对人生最大的惩罚。(023)她避免去看他凸起的肚子,正如他避免去看她脖子上纵横的皱纹。成功的反面并不是失败,不是突如其来的空虚,而是提供给你一个还不赖的生活。......日复一日的生活渐渐散发出一股酸腐的气味。和你厮混的人也越来越模糊和不体面。起初,你毫无察觉;后来,你假装没有察觉;最后,你接受自己已经沦为二流的事实。(025)并不是许给对方,而是许给自己如同殉道者一样悲壮的命运。以超人的意志抵抗住了时间的摧毁,这是日常生活的史诗,是战胜了自私与欲望的神圣一刻,把庸俗的现实击得粉碎。《拉萨 绿度母》(036)这些不伦不类的堆砌和互不搭界的生硬掺杂,都不过是虚张声势,掩饰自己只不过是一个平凡的女人。(037)对于婚姻,他一直有种儿戏感。(042)她的眼睛大得不合比例,不笑的时候阴郁而深沉,笑起来,眼睛周围的小细纹像是一圈锋利的小箭,露出闪光的白牙,瞬间变成一种小野兽。(045)把两人从发现彼此真面目的悔意中解放出来;同时,又为真正拥有一个手掌中有真实重量、无法回收的婴儿的场景而惊恐万分。(047)云在太阳余晖中翻滚,像是要把天吃掉一样,吃完了天把山也吃掉,直到天地都茫茫。......也许是有什么宏大的神灵将要从天而降。......在史诗的太阳下,在史诗的雪山下。《三亚 手铐》(056)不断告诉自己“友谊地久天长”根本没什么好处,搞得双方都很痛苦。(063)他们彼此都有点儿牺牲自己从而成全对方的感慨,却不知道自己才是两人中被同情的那个。大多数近乎爱情的关系,大概就是这么开始的。(067)她在婚姻中从无二心,这和柯宏志无关,是她爱上了“忠贞”这个词,这个词带给她的感觉就像洁白马桶里浅蓝透亮的除臭剂和刚刚消过毒的杯碗,让她从大脑深层觉得松弛。(084)我知道一些人,失去了事业或亲人后徒然发现自己一直以来都在毫无意义的真空中生活,他们做的许多事终究是对真空下的窒息做无望的对抗。《青岛 爸爸》(089)母女到了一定的阶段,就丧失了年龄与身份,全成了姐妹,为同为女人的命运同舟共济。(090)成年人把笃定的判断当作伴随青春期的某种病症——如同发痘一样,长大了就渐渐好了。然而,青年人看着妥协了的成年人,也是一样的悲悯与鄙夷,他们相信,自己对于生活的道德以及真理看得更清楚。(100)她盯着自己的指甲,不敢眨眼,仿佛想通过这一刻专注地为生活挖出缝隙,进入一个小小的世界,那个世界温暖、正常,一切都可以挽回。(102)可到底是谁委屈了谁?朱晓光越是长大,就越觉得不能那么轻易地说。(108)怀念,就是任由生活中的那个窟窿敞着,永远不愿意补上。她也只能用这样荒唐的方式去记住爸爸。坐了满堂的人,只有她还愿意记住。(110)开始,大家会发疯、着急、想念,后来,当他们提到她的名字时,会迟疑一下,似乎不太确认她是否真的在这里生活过。(111)爸爸这次的归来,是最艰难的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