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知道答案

作者介绍

武志红 资深心理咨询师,心理学畅销书作家,北京大学心理学学士与硕士,师从著名的心理治疗学家钱铭怡教授,创办武志红心理工作室。 著有《为何家会伤人》《为何爱会伤人》《身体知道答案》《为何越爱越孤独》《七个心理寓言》《心灵的七种兵器》《解读“疯狂”》与《活出你的小宇宙》等作品,总销量超百万册。

内容介绍

content is introduced

对于梦,坊间流传着一些耳熟能详的解释,但《梦知道答案(升级版):和另一个自己谈谈心》会让我们有一个全新的认识。武老师从生活中或诡异或有趣的梦境着笔,并结合梦者的生活背景,来探讨梦境中蕴含的心理学意义,揭示那些埋藏在我们心底的秘密。解读专业客观,不故作高深,对于我们认知内心真实的自己很有启发意义。 武老师不主张一一对应式的刻板解读,而是希望我们能感受自己的内心,与梦中的那个自己好好地谈谈心。他说:最好的解梦者,不是别人,正是你自己。

图书目录

book catalog
    
                              
                           

精彩试读

test reading

    试着,向梦寻求答案

    考试梦,是无数人会做的一种常见的梦,也是常折磨我的一种噩梦,它有两种常见的情形。

    一种情形是,我回到了高中,在高考或其他考试中,我发现自己竟然什么都不会,特别是数学。

    一种情形是,我在重读研究生,而我知道,我第一次读研究生时,一些科目没有及格。

    实际情形是,我高考时数学考了 117 分,而满分是 120分,只是,这是我整整花了一年半辛苦努力的结果。一如我在关于考试梦的解梦文章中所说,考试梦总是要取这样的点来折磨你——某一科目你曾经非常焦虑但最后你毕竟克服了它,由此,梦中,你的焦虑会达到顶点,但醒来时很容易如释重负——这一科我不是好好地过了嘛。

    研究生时的情形则是,我研二上半年即有了严重的抑郁症,结果学业上荒废了两年,后来申请延期一年,即读了一次“研四”才毕业。

    这次延期,以及两年的荒废,让我心中充满愧疚,所以我梦中要一次次回到这个让我有挫败感的人生节点,并在梦中去化解我的各种痛苦感受。

    2013年春节前后,我又做了一次考试梦,我再一次重读研究生,梦中也一如既往地陷入焦虑与愧疚,但我突然明白,我其实早已毕业了,我的各科成绩虽然不高,但都是过了的,我根本没必要再去重读研究生。

    从这个梦中醒来,我有很大的释然感,我感觉,折磨了我多年的考试梦,应该是再也不会做了。

    的确,从那时到现在,我再也没有做过考试梦。

    当时发生了什么事情?

    直接答案是,在2013年春节前后,我的“巨婴论”终于成形了。作为中国的心理学者,我一直对各种中国式的经典现象充满兴趣。我在治疗的理论上无意去突破什么,但我很希望能通过心理学,捕捉到个人、家庭、社会、文化乃至历史的一些答案,而所谓的“巨婴论”,即我找到的答案。

    巨婴论,简单的概述是,中国绝大多数的问题,都与一个基本事实有关——大多数中国成年人,心理发展水平仍是婴儿级别,而这样的成年人,也即巨婴。

    关于巨婴论,我正在写书,希望系统地阐述它。为什么形成巨婴论,会让我从考试梦的焦虑中解脱出来?

    表层理解是,如何用心理学去理解中国人的国民性,这是对我这个心理学工作者的一次考试,而巨婴论是我给出的一个很好的答案,有了该答案,这科考试我就过关了。

    深层理解是,大多数中国人是巨婴,而这个大多数中,一样包括我。实际上我自己才是我的第一分析对象,而中国社会与文化,只是对我的个人分析的一个延伸。如此一来,深切而全面地去理解巨婴现象,首先意味着对我个人深入的自我认识。这份自我认识,化解了我的焦虑。

    心灵与梦一起成长,这是本书中一篇文章的题目,其意思是,心灵成长会同步地体现在梦中,而梦的改变,也常是心灵改变的一种标志。对我而言,考试梦是一个极大的焦虑,而考试梦的化解,也是我心灵成长的一个里程碑。

    书中,我一直在说,向梦寻求答案,而我也一直有意识地在这样做。譬如我在书中写到,一次考试梦中,我突然明白,这张试卷没有正确答案,而拒绝做这张试卷。这是我对中国文化的一个思考结果:在我看来,我们许多传统的价值观根本就不能成立,假若它们是衡量我们是否及格乃至优越的考题,那么,这份考题根本没有正确答案!

    假若寻求正确答案的话,就需要从传统的、反人性的价值观中跳出来,学习去尊重人性本身。就这一点而言,梦具有无比重要的价值。

    梦是什么?

    弗洛伊德说,梦是愿望的实现,梦是潜意识的反映,而潜意识中,则藏着我们的意识所不能接受的那些东西。相比而言,我更喜欢美国心理学家马尔茨的说法:潜意识,是我们能量的容器,藏着无数资源,意识只要设定目标,潜意识就会朝向这一目标前进。

    我很多次深切地体验过,梦中的思考无比流畅,远胜于我用意识层面的头脑进行思考。

    譬如,我曾连续三天,在梦中思考什么是投射性认同,其实不是思考,而是一个我给另一个我的讲解,讲解过程酣畅、自然、灵动、无比精微,醒来之后,我又没法用语言描绘,但我知道,我对投射性认同的理解,绝对深入了不止一个层次。

    譬如,一次思考自由时,我梦见,我在对另一个我讲解上帝粒子玻色子,而玻色子,我不过是听说过而已,而梦中的讲解,根本不是我认知水平所能达到的。

    譬如,在思考专制、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时,我梦中破局,大喊出“这张试卷根本没有正确答案”。

    至于梦中作曲、写诗、说英语、唱歌等事情,相信无数人体验过,梦中的创造力,远不是现实中的自己所能达到的。著名的故事则有,门捷列夫受梦的启发而写出元素周期表,沃森则受梦的启发而提出了 DNA的双螺旋结构。

    我自己一次竟梦见,康德跟德国皇帝说:天上没有一颗星星是多余的,地上没有一个人是坏的。当然,更频繁发生在我身上的是,我借助梦一次次地疗愈自己。

    心理学家荣格(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曾是弗洛伊德最重要的弟子,他提出了集体无意识的概念,对中国文化非常看重)说:“唯有洞察自己内心,眼界才能清楚。只往外看,那是发梦;内观始有觉醒。”

    我个人的成长过程,一次次地验证了这一点。

    所以,希望我这本简单的书,能传递出这份美好的体悟:试着,向梦寻求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