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大讲堂:梁晓声分享"人与书的关系"

来源:本站 | 发布时间:2016-08-25 16:35:30






8月25日上午,第14届北京国际图书节“名家大讲堂”迎来了第三位主讲人,北京语言大学教授、著名作家梁晓声。因为感冒,梁老师在讲座过程中不时咳嗽,但依然坚持和现场观众分享他多年来的读书体会,分享“人与书的关系”。

 “因为读书成了少数,这一点儿也不值得害羞。”




梁晓声将读书比喻成养花,养花人和养花人才能更好的交流,但如果强求别人养花,那么人就变得不可爱了。梁晓声说,作为一个作者,我愿意为那七千分之一的读者写作。如果我生活在一个有70万人口的城市,我更愿意和那100个人来谈谈读书,那样我才觉得有意义。

“如果你是那百分之一,我希望你能找到另外99个人,那样你才不孤独。因为读书成了少数,这一点儿也不值得害羞。”





   “不!我绝不跟随你们!”



谈到同化的影响力,梁晓声提起了法国作家尤涅斯库的剧本《犀牛》。一个小镇青年发现身边的人越来越少,而镇子上的犀牛却越来越多。当他发现自己的妻子也开始长出犀牛角的时候,他大喊道:“不!我绝不跟随你们!”

由这部戏梁晓声讲到,中国的人口众多,城市密集,人们太容易被同化了。即使是作为七千分之一的读者,也很容易被另外那些数目庞大的人同化。人要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在人与书的关系上也应当如此,不应当轻易被同化。而在中国之外的国家,还有很多人依然在坚持。

 “为了孩子,绝不成为那些大多数。”



讲座持续了将近两小时,不少现场观众也和梁晓声教授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

在被问到如何阅读小说时,梁晓声如此回答:“我们总是从看小说开始变成了读书人。到了我这个年纪,想要了解这个世界,小说就远远不够了。我们的孩子读小说,读童话,这就是他们接触世界的开始。而人到了30岁之后,如果不是专门做文学研究,那么,如果读的不是最棒的小说,那么久基本可以结束人与小说关系,而进入人和广义的书籍的关系。”

在梁晓声看来,读书的意义十分深远。“你的一生可以知道很多,宇宙,宗教,一个国家的诞生,成长为一个不断求知的人。所以你的孩子也就成为了另外一种动物,不满足于吃和游乐,而是不断探索。”

讲座最后,梁晓声还对现场的观众许下了期望:“为了孩子,绝不成为那些大多数。”

晓声荐书








《中国哲学简史》

冯友兰





《中国白话文学史》

胡适





《中国人的修养》

蔡元培





《美国简史》

王毅





明日上午,将由国画大师史国良带来《国良谈名画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