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练的智慧:生命我导演

作者介绍

黄俊华 企业训练师与教练,拥有超过16年的行业经验。中国企业教练联合会专家委员,北京大学教练文化与科学研究中心专业认证委员会委员,国际教练联合会(ICF)认证的专业教练。 训练过的企业高层领导及管理人士数万人,也曾培养出多名教练技术行业的专业训练师,并著有十余本企业教练及“九型人格”方面的书籍。目前主要主持领导力、教练技术系列、训练师学徒计划等训练。

内容介绍

content is introduced

每个人都是自己生命的导演:我们勾画未来的蓝图,我们把握每一个现在,我们书写自己的历史。同时,我们也自己决定如何支配时间,选择怎样的工作,组成怎样的家庭,跟什么人一起生活,交往怎样的朋友。而我们的起心动念是导演背后真正的导演——心在幕后的运作,主宰了台前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我们每一天的生活,都充满了无限精彩的可能性。你导演得多精彩,生命就有多精彩。

图书目录

book catalog
    推荐序
    自  序
    我的生命我导演
    从心成长
    独孤九剑与易筋经 
    自以为是 
    自以为非 
    我已足够 
    人为事根 
    我是源头 
    心的力量 
    把握每一次 
    扫地中见天地 
    扫地心 
    傲慢与卑慢 
    起心动念 
    马 虎 
    沙僧的心态 
    毒眼与慧眼 
    反  击 
    炫耀什么? 
    泼水节 
    紧张与教练 
    相约心灵绽放的美 
    幸福相馆
    生命密码 
    群发的 
    不仁与有义 
    仁者无敌
    同舟共济 
    赚钱与值钱 
    考核谁? 
    站着的 
    学习与授权 
    解开爱的千千结 
    开悟的恋人 
    值不值得 
    情 理 
    沟与通 
    儿孙福 
    话中话 
    包容与包庇 
    改变习惯 
    感恩与嘉许 
    温室的花朵 
    我愿读懂你的心 
    读  心 
    请你倾听 
    左手栏 
    知彼解己 
    换位思考 
    语言的魅力 
    最难沟通的人 
    生活化教练 
    教学相长 
    有效发问 
    性格的力量 
    掌舵梦想之船 
    反应与选择 
    锁定目标 
    功课与练习 
    习与惯 
    人生跷跷板 
    陪与赔 
    南辕为何北辙 
    承诺与恐惧 
    救火老板 
    直接与委婉 
    后  记 
    

精彩试读

test reading

                                        PART 1

    我的生命我导演。

    每个人都是自己生命的导演:书写自己的历史,把握每一个现在,勾画未来的蓝图。同时,也自己决定如何支配时间,选择怎样的工作,组成怎样的家庭,跟什么样的人一起生活,交往怎样的朋友。而我们的起心动念是导演背后真正的导演——心在幕后的运作主宰了台前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我们每一天的生活,都充满了无限精彩的可能性。导演得多精彩,生命就有多精彩。

    谁能把握心的方向,谁就是最佳导演。

    人生的大片,用心导演。

    从心成长请你“内看自己”。
    你发现了自己的哪些方面?
    你是否留意到自己的表现?
    你要为此负什么责任?
    我们常常听到教练以上的说法。
    一开始,许多被教练者很不理解:在教练眼中,好像什么事情都是自己的错。后来,有人开始领悟到,这就是教练帮助自己的方式。
    其实,教练的做法是在帮助你回归责任中心。责任与荣誉是同一个硬币的两面:谁负责,谁享受荣誉;谁反省,谁就成长,就会具备成就目标的能力而最终受益。
    这样,才能拿回生命的主导权。
    人生的困扰往往来自自己,而真正解决这些困扰的答案也来自自己。
    电视剧《康熙王朝》中孝庄对康熙说:“孙儿,大清国最大的危机不在外面的千军万马,最大的危机,在你自己的内心。”
    内在足够强大,就无惧外面的千军万马。
    有一句话说得好:当你的心中没有敌对的声音,再多外在的敌人都无法伤害到你。
    反省,就是向内看。
    能看清内在的自己,就能看清外在的万事万物;能降服心中的敌人,就能战胜外面的千军万马。
    教练是一面镜子,与教练对话,实际上是与镜子中的自己对话。能够有效地与自己对话,就能有效地与他人对话,与整
    个世界对话。
    教练,通过影响内在的对话而重塑生命。
    教练,就是一趟向内发现的旅程

    独孤九剑与易筋经
    有一位学员在参加完一场训练后,分享说:“我原来是想来学‘独孤九剑’,没想到这里是学‘易筋经’的。”
    这句话在说什么呢?就是在说学“术”与学“道”。
    “我原来是想来学‘独孤九剑’”,这句话的意思是“我想学一些方法,而且这些方法是用来战胜别人的”。
    “没想到这里是学‘易筋经’的”,这句话则是说“原来这里的学习是关于从内在改变自己的”。
    “独孤九剑”——英雄征服天下。
    “易筋经”——圣人征服自己。
    有一次,一位学员跟教练分享他学了很多的方法,但还是解决不了生活中的问题,而且问题好像越发严重了。
    教练回应他说:你认为生活的问题是外面的原因,所以不断学方法,以为方法多了就可以解决问题。但实际上,问题可
    能出在你自己身上,你自己不调整,问题就不会真正解决。这个情况就像你不断奔波于各个课堂,去强大自己的武器库,但
    是你自己本身并不强大,所以再强大的武器库也解决不了真正的问题。
    我们常以为问题在外面,所以想要解决外面的问题。
    但很多时候我们需要做的是避免自己成为问题。
    我们自己OK 了,世界就会OK。
    解决外面的问题,是在学“术”;避免自己成为问题,是在修“道”。
    好的领导者道术兼修,以道驭术。

    术兼修,以道驭术

    自以为是
    某饮料公司派往中东开拓市场的销售员垂头丧气地回来了。销售员解释说:“我制作海报时非常自信,那里的人不知道我们的饮料,我以为能够轻松占领市场。但我不会讲阿拉伯语,于是用三幅画介绍我们的饮料。第一幅画是一个人在沙漠上爬行,气喘吁吁;
    第二幅画是那人在喝饮料;第三幅画是那人精神焕发。制作好海报后,我就四处张贴。”
    “应该很有效果才是。”
    “哎,没想到阿拉伯人看书是从右往左看的!”
    从右往左或从左往右,代表不同的习惯和标准。总以自己 的习惯和标准来行事,就容易落得上面的销售员的结果。
    “自以为是”就是总以为自己是对的,所以屏蔽了其他的声音,也就屏蔽了其他的可能性。你以为“是”的事物,也许别人以为“非”;反过来,你以为“非”的事物,可能别人以为“是”。
    别人的看法跟你不一样只是不一样而已,并不代表别人的看法就不对。大家只是从不同角度看问题而已。
    类似的成语还有“刚愎自用”“故步自封”“固执己见”,等等。
    注意,这些成语都带有“自”或“己”字。
    所以,“刚愎”是自作自受的,“步履”是自固自封的。我们以为是“是”的真理,其实可能只是我们为自己造出的一座无形的“监牢”,困住了我们的思想。
    加措活佛说得好:人之所以犯错,不是因为他们什么都不懂,而是因为他们自以为到什么都懂。

    自以为非
    有的人总以为自己什么都是对的。
    相反,有的人总以为自己什么都不对。
    阿华是美容院的销售培训师,跟教练说自己没自信,总觉得自己不行。
    教练说:你不行别人为什么聘请你做培训?
    阿华:我其实也没做太多培训,主要是做销售。
    教练:那么,为什么请你去做销售?
    阿华:我比较有经验,但我确实不行。
    教练:你有没有发现,我不断启发你看自己“行”的一面,你就是不断告诉我你不行?好吧,我同意你的说法,我也觉得你不行了,你满意吗?
    阿华:不满意。
    教练:那你想怎么样?
    阿华:我想成为你那样的人,我能像你这么优秀就好了。
    教练:谢谢你的肯定!可是,连我这么“优秀”的人说你行你还是不相信啊!
    阿华:我相信!我明白了!
    自己看不到的自己的缺点是盲点;自己看不到的自己的优点也是盲点。
    还有的人误解了迁善的概念,以为什么都要听别人的。否则,可能自己就太过自以为是了。
    这样不叫迁善,而叫迁就。
    这是从一个极端跑到另一个极端。这种自以为非,其实是另一种形式的自以为是。
    太过于在乎自己,把自己看得太大,把别人看得太小,你的自我就会成为你跟别人相处的干扰;反过来,太过于在乎别人,把别人看得太大把自己看得太小,别人就会成为你活出真我的干扰。
    其实,大家是一样大的。你是重要的,别人也是重要的。
    大家同等重要。
    那么到底是听自己的,还是听别人的呢?
    就看听谁的对目标有帮助。
    所以,归根到底,听你的目标的。

    开顾虑,活出真我,
    我已足够
    阿山很不开心地对教练说:教练,我最近工作遇到问题。
    教练:什么问题?
    阿山:业绩不理想。
    教练:怎么不理想?
    阿山:刚好达标,本来我想超标的。
    教练:超标固然好,达标也不错啊。
    阿山:我自己不满意。
    教练:你是不懂得欣赏自己的成绩。
    阿山:那我不需要不断进取吗?
    教练:不是你不要进取,而是你用什么心态去进取。是用“我
    已足够”,还是“我不足够”呢?
    阿山:这有什么不同呢?
    教练:你有没有发现,当你觉得自己不足够的时候,你是
    不开心的。这样对做事有什么影响呢?
    阿山:会打击自己,做事没动力。
    教练:如果换成“我已足够,但还可以更好”的心态呢?
    阿山:会比较开心,也会更有动力。我明白了,我要先接纳自己已有的成果,再超越自己。
    人们在激励别人要做得更好的时候,常常会说:好是更好的敌人!意思是满足于现有的优秀,就很难到达卓越的位置。
    然而,有时候我们的激励可能要换成“更好是好的敌人!”
    总是不接纳、欣赏自己,也会成为某些人进步的障碍。
    先找到自我价值,再发挥更大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