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坏情绪,让孩子内心更强大——陈禾、朱正欧、周晓音专家座谈会

编辑: | 发布时间:2015-11-16 17:06:47

2015年10月中旬,禹田文化低幼编辑部孩子国(以下简称禹田孩子国)与新浪育儿、当当网、父母必读、宝宝地带等众多育儿媒体,全网发起了“2016年,你最希望孩子取得哪些进步?”的话题征集和投票活动。在这些广受线上线下的父母、老师们关注的消极、负面的情绪和心理问题中,有五个话题呼声最高,它们分别是:怕挫折、怕失败、自卑、爱生气、不会跟别人相处。

为人父母,除了操心孩子的身体健康,孩子的心理健康也不容忽视。那么,怎么去鼓励孩子积极面对这些负面的、消极的情绪和心理;怎么让孩子主动去寻找缓解消极和解决难题的方法;怎么学会历练自己的内心,从而变得更强大呢?

  

就此,2015年11月7日下午,在北京出版创意产业园,德胜国际B座9层多功能厅,禹田孩子国特别邀请了来自新加坡的亲子教育专家、婴幼儿及青少年行为心理学专家、新浪育儿“专家问诊”金牌专家陈禾教授,资深育儿媒体人、原《父母世界》杂志主编,现主管辣妈帮内容中心的朱正欧老师,以及幼教专家、碧桐书院幼儿园创始人、儿童心理自助图画书《我能更强大》译者周晓音园长,一起和大家聊聊如何“直面坏情绪,让孩子内心更强大”。在料峭的寒风中,家长和北京市幼教工作者一百多人准时到场,济济一堂。

 

在面对孩子遇挫的问题上,周晓音园长说:“对于小一些的孩子,他们还没有那么好的情绪控制、情绪处理能力,在遇到问题时,作为家长的我们先别着急。”她分析说,一个人承受挫折的能力跟两个事情相关:第一,对事情的预期。如果觉得这个绝对做不到,那就不会努力。第二,事情成功到底是因为运气好,还是通过努力获得,这个非常重要。一个人经常通过努力而达到目标的人,他遇到挫折会尽量努力。一个人通过撞大运而成功,那他就不会去努力。放在孩子身上也一样。

 

 

在谈到时下比较流行的挫折教育时,周园长表示:“我认为的挫折教育不是给孩子设置障碍。我建议的挫折教育,是像《我能更强大》书中提倡的那样,在孩子碰到挫折时,引导孩子学会面对挫折,用积极的心态,引导孩子想办法处理问题,正面去给孩子鼓励。”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挫折,很多事情都要学习,也会经历很多失败,挫折教育是自然而然发生的,是融入生活的。如果要额外增加或制造一些挫折,那就必须要考虑孩子的心智以及年龄。要时刻反思,遇到挫折我们应该怎么做,我们应该陪孩子怎么做。”朱正欧老师说。

 

陈禾老师感慨:“大人们更容易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所以没有办法去认识和了解孩子,所以才会产生那么多的困惑。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提倡:和孩子共同成长,要蹲下去跟孩子说话。蹲下去不是一种形式,而是提醒大家,要与孩子平视、平等对话,才可以进入孩子的世界;只有进入孩子的世界,孩子的教养问题才能解决。”

 

 

很多爱生气、容易愤怒等情绪问题其实都是大人造成的。比如说讲话、声量控制、速度控制等等,都会影响孩子的情绪,所以当两个孩子讲话时大声喊叫也不奇怪。其实,孩子的成长时间是很漫长的。朱老师提出,对待孩子要做到三个字——‘轻、柔、慢’。掌握这三个字,很多孩子成长的问题都可以解决掉。”

 

“没有哪个孩子故意去做错事,一定是因为表达不了,发泄不了,我们要帮孩子找到一个表达的出口。关于潜藏在内心的自卑,更是需要一个出口。” 朱正欧老师在分享自己在育儿经验时说。

 

很多父母非常关心孩子的交往问题。但是在这个问题上,一般我们家长会表现的太过着急。陈禾老师却有不同看法。他说:“一般规定3岁之后进幼儿园,是因为那是社会化活动的开始,可以两个人一起玩了。而老鹰抓小鸡的游戏,要在中班下学期才可以开始,因为这已经到了群体配合阶段。所以,父母们不要太过着急。在对待孩子交往问题上,需要‘三心两意’:耐心、细心、用心、在意跟创意。多想一些方法,和孩子一起玩起来。那些看起来很严重的交往问题,将不是什么问题。”

 

 

孩子之间的交往问题,永远是家长们关注的话题。周园长建议: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社交特点和方式。要想知道孩子社会交往有没有问题,首先要审视家庭养育没有问题。比如孩子老受人欺负,可能在家里他自主权不多,表达机会不多,从而没有自信,所以会受到别人欺负。其次,孩子的社交一定是大量实践中得来,要让孩子去社交,给他创造更多的社交机会。如果出现问题了,一定要现场解决。最后,孩子之间的交往矛盾,尽量要让孩子自己去解决,尽量不要插手。

 

说了这么多的“坏情绪”,其实我们也明白,情绪无好坏之分,“坏”情绪也对调节心态有帮助。比如,哭会帮助人宣泄情绪,害怕会提醒人远离危险,紧张会让人做更充分的准备。前段时间热映的电影《头脑特工队》中就曾经提及:主人公莉莉要离家出走,当莉莉坐上的火车即将开动的时刻,她的“坏情绪”起了作用,让她悲伤、难过,唤起了她对之前和爸妈生活的点点滴滴的美好记忆,于是她冲下火车,跑回了家。这样的事例和一些亲身体验告诉我们:很多负面、消极的情绪、心理也会带来积极的作用。

 

 

“情绪这个东西很难说好坏,比如,我特别希望我害羞。”朱正欧老师说,“因为很多时候你没有这个阻拦,你会冒失,有时候会容易侵犯别人,害羞是人们自己给自己留一个门槛,让自己尽量少伤害别人。再说愤怒。为什么人有愤怒,愤怒会一秒调动你所有的能量针对你眼前的问题。来了一个坏人,你扛不起来东西都能扛起来。从个人的经验来说,我觉得凡是能保留到身体里面的情绪,都有积极、正面的东西。”

 

禹田孩子国最近将美国教育专家琼·贝利30年经验力作《我能更强大》引进出版,这是这是一套培养孩子情商和逆商的书籍,包含22个关于孩子情绪、心理的主题,非常完备和实用。周园长说:“在翻阅的过程中,你会觉得自己很放松,放下了很多东西。因为我们这一代人经受教育没有那么精细。我们作为成人很多负面情绪我们也不知道怎么表达。比如生气,你可以关上房门在家里扔垫子,砸枕头,这种缓解和发泄的方法具体又实用。在《我能更强大·我不尴尬》一书中,一个被别人嘲笑的感到非常尴尬的小孩,书里面建议说你遇到这种人要躲开,如果躲不开你不要说刻薄话,对成年人是一种点醒。我们家长首先要自己学会了处理情绪,面对情绪怎么处理,才可以帮助孩子。”

 

处理孩子“坏”情绪,帮助孩子宣泄情绪,更重要的是要看到情绪背后孩子的困难、孩子的需求,我们要引导和帮助孩子解决的是这些心理问题。这套书详细讲述了如何培养孩子的情商和逆商,禹田孩子国已经出版、深受好评的《我能更强大》姊妹篇《我要更出色》讲述的则是儿童行为培养。

陈禾老师在最后语重心长地说:“我们培养孩子长大,培养他自知、有知止、有自信,希望孩子成长为一个行为出色、内心强大的独立个体。成为对自己、他人乃至世界负责任的人。相信这也是大多数为人父母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