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阅读会,我们一起来

来源:本站 | 发布时间:2015-08-11 14:34:57

6月5日下午,台湾阅读推广人、悦读学堂执行长葛琦霞老师与小鲁文化出版社总编辑沙永玲女士来到禹田翰风图书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禹田文化”),与禹田文化的编辑们分享了阅读教学经验,交流长青藤国际大奖小说书系的阅读心得。

·葛琦霞老师向编辑们分享了阅读教学经验。

葛琦霞老师从一九九八年起开始推广儿童文学与阅读,致力于用戏剧等多种形式来增进孩子的多元学习能力,引领孩子进入阅读领域。葛老师聊到自己在做国小老师时,设立了三个教学目标:孩子能够独立思考,学会听说读写,可以自信表达。在教学中,她发现学生提不出问题,不会提问。因此葛老师一点点引导学生,学习提问的技巧,就着课本、绘本等读物,带着大家讨论,同时要求学生大量阅读。她认为大量阅读是提出问题、进行讨论的基础。葛老师的学生从4年级开始从文本中学会提问。葛老师在教学时尤其重视课堂的互动。“课堂上我不对学生的观点做评价,而是抛给大家,让大家去讨论,产生互动。因为在课堂上得到老师的肯定与赞美不是唯一的目的,目的是互动,是思考、交流与讨论。”

•葛琦霞老师与编辑们交流长青藤国际大奖小说书系的阅读心得。

葛琦霞老师特别提到,当在大家一起讨论时,孩子会发现原来大家的想法各不相同。而当给孩子读小说时,如果孩子不懂时,老师有义务带领他穿越障碍,通过讨论,来帮他发现原来世界有那么多独特性,而不是给他固定的答案。“当孩子有了独立阅读的能力时,要提供多元化读物,给孩子读的东西,一定要多角度,多元化。” 对于如何进行阅读教学,葛老师分享了自己的做法:进入教学,就需要沟通;学生要说给自己听,再说给别人听,这样才能理顺思路,加深理解;大家一起来发言,聊出新想法。

 

•沙永玲女士讲述阅读课的作用

小鲁文化出版社总编辑沙永玲女士认为,阅读课是一种文学教育,通过阅读课,让学生觉得自己有能力发现,且能够有自己不同于别人的发现,是非常有趣的事情。对于教师来说,应该熟悉儿童文学,熟悉理解儿童的形态,这是一个基本要求。在大家讨论起长青藤大奖小说书系中的《地下121天》时,沙女士提到,为什么10到18岁的孩子需要一批儿童文学读物,而不是直接进入成人文学,正是因为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同样呈现人生的真相,但儿童文学会给孩子一种希望,这种正向的引导对于处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非常重要。而葛老师在阅读课堂中运用的脑力激荡法、卡片法、九宫格创意思考法、心智图法等都是一种文学训练。而大家所向往的美国教育,正是会给孩子做大量这方面的思维训练,因此文学课即是一种文学教育,也是一种思维训练。

正是因为有了愿意为班级阅读付出的老师、愿意为优秀童书而付出的出版人,以及以“传播优秀文化”为己任的出版机构,阅读推广之路才能越走越宽,吸引更多有识之士加入进来,让少年儿童在阅读中健康成长。相信在各界人士的努力下,每个孩子都能最终遇见改变自己的那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