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胡耀邦”——《胡耀邦》读书会在京举行

编辑: 来源: 财新网 | 发布时间:2016-03-21 09:41:08

【财新网】(记者 张缘)2016年3月18日,以“永远的胡耀邦”为主题的《胡耀邦(1915-1989)》读书会于在什刹海会馆召开。参加者有胡德平、胡德华、何方、宋以敏、高尚全、沈宝祥、高勇、刘永好、马立诚、王巍、汪玉凯、赵晓、杨继绳、陶斯亮、蔡霞、李庄、周志兴等50余位专家学者,以及作者张黎群的女儿张雪菁、作者张定女儿张宛佳。读书会由胡耀邦信息史料网、共识网、经济观察报与北京改革与发展研究会联合主办。

  此次出版的《胡耀邦(1915-1989)》由长期在胡耀邦身边工作的张黎群、张定、严如平、唐非、李公天五位作者历经15年合力完成。全书共分三卷,约83万字,首次披露了胡耀邦从投身革命,参加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后主持团中央工作和主政地方工作,组织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平反冤假错案,主持中央工作,推进改革开放,直至因病去世的光辉而曲折的一生。五位作者至今仅有严如平一人在世。

 

永远的胡耀邦”——《胡耀邦(195-1989)》读书会现场。照片由活动主办方提供

  读书会由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陈剑主持,中央党校沈宝祥教授做主旨发言。沈宝祥从三个方面切入,第一,中共中央隆重纪念胡耀邦百年诞辰,并先后出版《胡耀邦文选》和《胡耀邦(1915-1989)》,具有永留史册的意义;第二,胡耀邦永远活在人们心中;第三,胡耀邦思想和理念不断在实际生活中得到证明,还发挥着作用。

  新希望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永好回忆,胡耀邦担任总书记之后连续出台五个有关农业的“一号文件”,大力推动联产承包责任制,鼓励工商个体户的发展,大大改善了农村经济状况,为他的个人创业创造了机遇。

  原新华社高级记者杨继绳谈到1977年的真理标准大讨论,最后做出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结论,“唯一”两字正是由胡耀邦亲自加上。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政治学教研室主任王占阳在发言中强调,改革的精神不一定在于某一个具体的结论、观点,而在于要不断前进。他认为胡耀邦的思想始终是活的,未必每件事都对,但他的思想不断地往前冲、往前闯,在不断解放。

  学者何方提到,胡耀邦生前酷爱阅读,虽然只有初中学历,但只要有时间就会读书,爱读书爱学习但又不是教条主义。学者陆南泉的发言同样提到这一点:“胡耀邦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爱看书,这个很重要,不看书,不思考问题,他思想就活跃不起来。”

  王巍、赵晓、王浙滨、钱江、马立诚、汪玉凯、张宏遵、蔡霞、陶斯亮、高勇、许耀桐、胡德华、周志兴、盛平等众多学者专家也都从不同角度,或结合自身经历,或从研究方向出发,围绕此书和胡耀邦思想展开讨论和发言。

  2015年11月20日,中共中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座谈会纪念胡耀邦同志诞辰100周年,总书记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高度评价胡耀邦为“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我军杰出的政治工作者,长期担任党的重要领导职务的卓越领导人”。当天,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由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编辑的《胡耀邦文选》。

  2015年年底,《胡耀邦(1915-1989)》由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