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效应”依然强劲——2015年10月全国大众畅销书分析

编辑: 来源: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 发布时间:2015-12-01 13:29:20

 

 

 

※ 虽然近两年名人出书热有所降温,但有市场就有产品,每年仍不乏名人书陆续问世,这也给业内带来一些启示和思考。

 ※ 作为一名读者,也没有必要因为这本书不是某位名人亲笔所写就嗤之以鼻,只要内容真实,质量优异,多读几本书终究是件好事。

  □北京开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研究咨询部

 2015年10月,开卷虚构类畅销榜变化不大,仅有一本首次上榜图书,为“哑舍”系列的前传《哑舍(零)——秦失其鹿》。少儿类图书的销售势头有所放缓,开学季上榜的“常青树”图书纷纷退出榜单,而常年上榜的系列图书纷纷返榜,表现最为明显的为“墨多多谜境冒险”系列。非虚构类畅销书排行榜上有3本风格迥异的新书上榜:分别为排在第8位的《而立·24》,排在第16位的《重新定义公司:谷歌是如何运营的》和排在第21位的《你会想念你自己吗》。

名人扎堆出书

总体看来,本期榜单的热点主要集中在非虚构类榜单上,其中名人出书现象明显,前10名中名人出书占据7个席位。本月的上榜新书《而立·24》也同样是由“90后”的人气偶像张艺兴所著,此外,在榜的《白说》等多本书均出自名人之手。名人出书,一直都是出版领域的热点话题,也都能引发一段议论,虽然近两年名人出书热有所降温,但有市场就有产品,每年仍不乏名人书陆续问世,这也给业内带来一些启示和思考。

首先,对名人作者应该下一个明确的定义,所谓名人作者指的是那些在成名之后出版书籍的名人,其中既有为了宣传自己的,也有只是单纯喜欢文学的。无论在政界还是演艺圈,成名后出一本自己的作品已成一种风潮,出书似乎能够让自己的人生更加圆满,伴随着图书的推出,作者的名气也或多或少都会得到提升。

对近年来名人出书现象进行盘点,可以看到以主持人为代表的媒体名人出书现象比比皆是,这一类书也是比较受读者欢迎的。白岩松、敬一丹等一批具有深刻思想、良好文学功底的名主持出版了具有独到见解和观点的书,阐释自己的生活态度和工作经历,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白说》是今年8月上市的新书,从《痛并快乐着》开始,这已经是人过中年的白岩松出版的第10本书。影视明星同样是名人出书的另一个主力,《而立·24》是“90后”的人气偶像——张艺兴于24岁生日之际,出版的自己首部成长记录图文书,在人气正旺时又推出个人的新书,该书一经上市就获得热销也在情理之中。此外,随着网络名人的号召力越来越大,在网络上拥有大量粉丝的“网红”推出新书,俨然已成为当下名人出书的新模式。上月榜单新书《这世界,缺你不可》的作者吴大伟,因在个人微博中晒出与自己年龄相差18岁的妹妹亲密生活照,在网络爆红,其首部文学作品不但迎合了年青一代的心理,更是因其粉丝的力量而荣登畅销书榜单。

冷看名家名作

可以看到,名人资源是各出版社在市场上的制胜法宝,“名人”在一定程度上是图书畅销的保证。名人出书的畅销一定有其原因可循,一方面,作品的畅销受读者的好奇心理影响。对于普通读者来说,名人的生活始终会引起他们的关注,无论是希望了解名人的人生、思想从而在自己的生活中得以借鉴和启迪,还是纯粹出于个人好奇心。对现在大部分偶像明星出的书来说,没有读者这种潜在的阅读心理,是很难在图书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的。另一方面,名人出书的卖点往往也是吸引读者的关键因素。朴谨惠的《绝望锻炼了我:朴槿惠自传》一书,上市前便以“韩国第一位女总统”等字眼博得读者的眼球。

事实上,名人出书未必都是名人亲笔所写。现在名人出书大致分为四种模式:一是名人亲自动笔写;二是名人与作家合作,出版后联合署名;三是名人口述,请人整理,真正作者的姓名被隐去,或者仅在致谢一栏体现;四是有人搜集名人资料,帮名人写书,然后名人审阅认可或修订后出版。但是,作为一名读者,也没有必要因为这本书不是某位名人亲笔所写就嗤之以鼻,只要内容真实,质量优异,多读几本书终究是件好事。

无论是主持人、影视明星还是知名企业家,众多粉丝的存在使得他们的书一经推出就能快速跻身畅销书行列,但是做到长销的却凤毛麟角。也期待着未来名人能够出更多不止有噱头,同时也更有深度的书,在给读者带来思考的同时,也能产生更多的社会意义,在出版业打造出一个名人专属的文化品牌。